《中国环境报》深圳市宝安区打造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用上“智慧大脑” 环境执法“数”战“数”决


“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铜等数据波动较大,而pH值在同时段内波动小,这家企业有问题。”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以下简称“宝安管理局”)执法人员通过在线平台分析、发现某五金制品厂的异常监测数据,成功查处第三方运维公司涉嫌在线监测设备数据弄虚作假案。执法人员为何足不出户就能知晓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

据悉,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日益普及,近年来,宝安管理局在推进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将数字化新技术与执法监管融合,打造“互联网+监管”的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进一步拓展了执法监管的广度、延伸了深度、提升了精度,为宝安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助力执法升级

宝安区作为深圳市的工业大区,拥有工业污染源3.93万家,占全市41.3%,其中电镀线路板、VOC企业体量都较大,并且辖区河流水系密布、河水径流量小、感潮特征显著,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环境执法压力较大,需要寻找一条破局之道。

早在2018年,宝安区就探索实行非现场执法措施,率先在辖区20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水平衡系统,对排污企业进行全面监控,对异常排污自动采样。一方面破解了人员不足的困局,另一方面提升了执法的精准度,并在试点过程中通过在线监测发现了一家企业违法排污,依法吊销其排污许可证,罚款100万元。

几年间,宝安区以科技赋能,注重场景化应用,陆续开发并投放使用了各类数字监管平台,包括废水智能监管系统、VOC企业工况监控系统、油烟在线工况监控系统、大气智慧管控平台、工地控尘降噪一体化平台等,为辖区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通过科技手段,采取非现场执法的方式,近两年来宝安区共查处违法行为68宗,并于去年首次依据在线监测数据开出了违法处罚罚单。


五到位”原则打造“最强大脑”

各类场景化监管平台虽然为辖区工业企业提供了针对性、策略性的“治疗”,助力环境执法,但各平台之间的数据不连通,并且智能化管控仍存在短板,这让宝安管理局曾一度陷入沉思。

“整合平台,升级打造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宝安管理局局长赵胜军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据介绍,自2020年开始,宝安管理局以意识到位、硬件到位、系统到位、制度到位、人员到位的“五到位”原则全面推进宝安区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打造“两库两仓两云”(统一资源库、决策信息库;智能管控仓、指挥调度仓;诚信互动云、绿色低碳云)三个层次六大板块的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实现所有环保数据资源一库集成、环境智能决策一库支撑、各类科技监管一舱管控、所有监管人员一舱调度、各类污染源一云互动、“生态考核+环评审批+公众服务”一云对接,现已见基本雏形。

同时,为保障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使用的稳定,做到有人管理、有人使用、有人优化,宝安管理局还编制了“1+9+N”信息化配套制度文件,已于今年8月初全部印发试行。(“1”即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9”即信息专员、信息化设备、平台运行、环境质量数据、污染源执法指挥调度、污染源信息化执法、信息化应用管理考核、污染源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信息使用和服务等9个方面管理规范;“N”即配套制度形成的多个业务表单)。

现阶段,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在集成了辖区各智能监控子系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优化,并相应增加了其他服务功能,共计18项主要功能,其中在线监控智能子系统等平台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智慧站房”实现应管尽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线监控智能子系统的上线,以“智慧站房”建设为主要抓手,即通过集成硬件、软件及分析平台等来组成智慧分析一体站,从而实现站房、排污口区域内人员行为与监测数据的自动关联分析,最终实现人员行为过程留痕,数据自动研判、自动预警功能。“这极大突破了以往在线监测平台的局限。”宝安管理局执法监督科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污染源在线监测仅局限于数据层面,企业受利益驱使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将监管环节前移,实现对监测数据、仪器参数、仪器状态、现场安防、门禁等的全面监管,打造“过程+结果”监管的双重机制,避免了数据伪造等情况发生。这成为“智慧站房”的撒手锏。

自动侦测留样,全天候实时监控。相比于过去仅仅是对数据和视频的监控记录,“智慧站房”能实时自动获取设备状态及数据,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对运维人员操作动作进行智能关联分析。比如针对pH计套管这一常见的数据造假行为,系统通过每分钟进行的监测数据扫描,智能甄别出pH数据呆滞的情况,根据异常数据时段自动关联监控视频,如果同样时间段内记录到人员在排污口有可疑操作,就会触发数据造假的警报并推送。侦测到异常行为后,还能远程反控分析设备,进行自动留样、质控校准、标样核查,从而固化证据,形成证据链,让执法有据可依。

自动预警推送,全流程闭环管理。“收到黄色预警后就迅速来现场进行排查,最后发现是速采仪掉线。”一家企业的环保主任介绍说,“核实处理后,通过拍照、上传说明就可以直接在移动端进行反馈。”针对常见的断网掉线、数据缺失、运维超期和可能涉及违法违规的问题,通过建立事件处理模型、算法,借助AI智能分析,“智慧站房”设置有异常情况三级预警功能,将根据严重程度按照白、黄、红分类预警推送给企业、网格员或执法员处理。针对性预警实现环境监管有的放矢,环境执法精准施策,有效提高执法效率。

自动生成台账,全方位量化评价。跟随执法人员在进行功能演示时,进入“智慧站房”一般要通过三重关卡。第一重:刷门禁卡,确认运维人员身份;第二重:运维前,刷动态二维码,上传运维计划,运维结束后,刷动态二维码,上传运维执行结果;第三重:监测数据与视频监控联动识别。“三重监管、在线打卡,能有效实现设备运维过程透明化、流程化。”现场一执法人员介绍说,“作业完毕后将自动生成运维台账,并对站点运维情况进行自动统计,如逾期运维次数、标样核查合格率、校准完成率等,实现全方位的量化评价。”此外,系统也能通过动态核算检测因子来计算企业的排污总量,不仅为执法监管提供量化评价参考,相关接口及数据也将开放给企业和第三方运维单位使用,帮助相关单位有效掌握、管理排污情况,制定工作计划。

“这一平台,已实现集辖区污染源监测数据收集、分析、预警、上报于一体,目前已覆盖了全区214余家涉水污染源企业。”宝安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智慧站房”只是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智慧大脑”中的一部分,像污染源块数据信息库、排污许可全生命周期管理、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服务和环保主任动态管理服务等功能都还在紧锣密鼓完善中,预计将陆续上线,为宝安区的“天地空”打造一片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管生态环境的“智慧云”,给辖区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带来质的飞跃。

今年以来,借助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宝安管理局已立案43宗,其中34宗已下发处罚决定书,处罚金额达107.5万元。接下来,宝安区将在加快推进系统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非现场执法全过程智能管控,并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做到全员懂查看、懂分析、懂使用,实现执法科技化、管理自主化、服务智慧化。


转载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文链接: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1-12/24/content_72611.htm